新快报记者梳理资料发现,2011年至今,广州市物价局召开过三次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听证会,每次都提出两套涨价方案;从公布听证方案到举行听证会,时间往往控制在半个月左右。尽管每次市物价局都表示,最终的调价方案并非“二选一”,而是在听取代表意见后,经过优化和微调,最终报由市政府拍板。但对比梳理后不难发现,最终方案往往和涨价幅度较小的听证方案十分接近。听证过程如何加强前期民意参与,中期疑问解答,后期以理服人?物价部门仍然任重道远。
三次听证会都是“二选一”
根据《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老虎机游戏平台法》要求,听证方案必须提前15天送达听证参加人手中,而在2011年至今举行的三次重要听证会中,出租车价格听证会提前了16天提出听证方案,水费听证会是15天,停车收费听证会是17天。
在这三次听证会中,市民都来不及提出更有建设性的第三套方案,更谈不上让第三套方案走完正常手续,进入听证会现场。2012年水价听证会前热心市民区伯提出的第三套方案,本次停车收费听证会前停车场行业协会会长提出的第三套方案,都由于提出时间距离真正召开听证会的时间太近,丧失了成为正式听证方案的机会。
正式听证方案只有两套,市民和参加人的思维容易受到局限,往往倾向性地选择涨得少的方案。2011年的出租车价格听证会,25名听证代表中有21人支持方案二。在昨天的停车场收费听证会中,24名听证代表中有19人支持方案二。